小儿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
找对医生
康复养生
疾病详情
疾病首页
患者咨询
找对医院
疾病首页
患者咨询
找对医院
找对医生
康复养生
疾病详情
登录
注册
小儿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
概述: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即球形细胞型白质营养不良(globoid cell leukodystrophy,GLD),又名Krabbe白质营养不良症、
Krabbe病
、Krabbe急性婴儿型脑硬化、球形白细胞发育障碍症、先天性全身肌发育不全、类球状细胞型白质脑病、类球状细胞型
弥漫性硬化
症、Krabbe综合征等。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,是β-半乳糖苷酶的缺乏或其活性减低所致脑脂质沉积病。
流行病学
流行病学:较为罕见,亦可归于脑脂质沉积病。
病因
病因: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。基本病因是β-半乳糖苷酶的缺乏或其活性减低。
发病机制
发病机制:半乳糖脑苷脂经过酶的催化,水解为神经酰胺和半乳糖。当酶缺乏时,半乳糖脑苷脂乃沉积于脑内。半乳糖脑苷脂是髓鞘的重要成分,在神经系统发育阶段,髓鞘不断代谢和更新,这时由于酶缺乏而半乳糖脑苷脂不能分解,就沉积在细胞中并呈球形,脑白质就出现大量含有沉积物的球形细胞。脑内酶活性是正常的10%。
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患儿初生时正常,于婴儿期约4个月开始起病。早期有肌张力减低,易激惹。病情进行性加重时,出现肌张力增高、四肢伸直、腱反射亢进、有病理反射。智力很快减退,常有癫痫发作,呈阵挛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。
视神经萎缩
、眼震和不规则高热是本病两个特点。病程进展较快,最后呈去大脑强直状态,对外界反应完全消失,常在2岁以内死亡。
有些病例发病较晚,病程较长。于2~5岁起病,3~8岁间死亡。主要症状是偏瘫,
共济失调
,视力障碍。以后出现
痴呆
、癫痫发作。脑电图可见广泛慢波,肌电图示神经传导延长,脑脊液常有蛋白增高。
并发症
并发症:智力减退、出现
痴呆
,常有癫痫发作、
视神经萎缩
、不规则高热、最后呈去大脑强直状态、偏瘫、
共济失调
。多在3~12岁死亡。
实验室检查
实验室检查:脑脊液蛋白正常或增高,电泳可见白蛋白和α
2
-球蛋白增高,β
1
-和γ-球蛋白降低,但β-球蛋白显著减少。胶金试验正常。
本病确诊是根据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的
β-半乳糖苷酶
的活性测定。杂合子的酶活性在正常与患者之间。遗传咨询很重要,产前诊断已有可能,通过测定羊水细胞酶活性可进行产前诊断,也可用绒毛进行酶学产前诊断。
其他辅助检查
其他辅助检查:脑电图可见广泛慢波,肌电图示神经传导延长。头部CT或MRI检查可见脑的对称性白质病变,晚期可见脑萎缩、脑室扩大。
诊断
诊断:根据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半乳糖脑苷酶的活性测定可以确诊。出现明显的体温调节障碍、进行性的智能减退、锥体束症状和体征及视力障碍等,应考虑本病,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的β-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测定可确诊。
鉴别诊断
鉴别诊断:本病征与
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
相似,临床上均有精神运动发育倒退,明显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体征,病初腱反射消失为突出表现。与嗜苏丹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鉴别,在于后者没有末梢神经的受累。通常发病较晚,未找到特异的生化异常。
治疗
治疗:酶的补充是可能的,但酶如何通过血脑屏障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有待解决,才能获得疗效。目前主要是支持疗法和抗惊厥。
预后
预后:多数病例预后较差,常在1~2年内死亡。多死于
延髓性麻痹
、去大脑强直及其他的并发症等。
预防
预防:杂合子的检查可用
3
H标记的半乳糖脑苷脂做基质以测定血清中酶活性。遗传咨询很重要,产前诊断已有可能,通过测定羊水细胞酶活性可进行产前诊断,也可用绒毛进行酶学产前诊断。据此可做好遗传病预防工作,必要时终止妊娠。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目录